人大重陽網 【實錄】金燦榮:為什么說未來五年中美關系會很難?
當前位置: 首頁  /   趨勢研究  /   “中國這十年”講座  /  

【實錄】金燦榮:為什么說未來五年中美關系會很難?

發布時間:2022-10-31 作者: 金燦榮 

8月23日第四講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金燦榮教授主講,主題是“中國外交這十年”,以下為金燦榮教授講座實錄第三部分,為講座問答環節

人大重陽“中國這十年”系列講座自7月4日啟動暨第一講吳曉求“中國資本市場這十年”推出后,就得到了海內外的高度關注,多家知名媒體大篇幅地報道。8月23日第四講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金燦榮教授主講,主題是“中國外交這十年”,實錄第一部分《金燦榮:“大爭之世”下,中國外交的六大巨變》及第二部分《金燦榮:如何準確認識中國的國力?》已推出,以下為金燦榮教授講座實錄第三部分,為講座問答環節,詳情如下:


核心提要


■ 臺灣問題是一個“兩國三方”游戲。8月2日佩洛西竄訪臺灣是美國挑事,不是個人行為。因為美國的挑事我們進行了反制,是合理合法的,而且我認為反制是有效的,形成了對我們有利的新常態。新常態的核心,就是兩岸問題上我們取得了主導權。從白皮書來看,我們仍然還是希望和平解決。但因為這是一個兩國三方游戲,不是我們單方能決定的,我們主觀愿望再好只是其中一個變量,那兩方不聽我們的,從三方客觀互動來講發生沖突的可能性大。


■ 中國的周邊外交重點還是發展經濟,我們的經濟吸引力大,周邊大部分國家都是我們的貿易伙伴,我們貿易影響大于美國,美國這塊現在不行了。美國安全上還是厲害一點,軍力強,意識形態感召力大一點,但是經濟這塊是不如中國的。美國是狠下工夫在中國周邊制造矛盾施加壓力,但不是很成功,中國周邊外交總體還是可以的。


■ 未來二十年中美關系都是競爭為主,但未來五年會最難,特別難。臺灣問題可能爆發沖擊中美關系,美國內部有矛盾要外溢,都對中美關系不利。這五年挺過去會好一點。應對之道,關鍵還是國內好好發展,經濟不要垮。國內經濟好,國內穩定,外面博弈就很有優勢。


微信圖片_20220819134147.png


問答環節:


問題一:關于臺灣問題,您剛才講到臺灣不是外交問題,但對于中國外交的牽制非常大。佩洛西竄訪臺灣,使臺海局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很多人認為兩岸統一進程也步入到新階段,似乎“武統”越來越近。所以,對未來兩岸統一,包括現在的一些臺海局勢您怎么看的?


金燦榮:8月2日晚上佩洛西竄訪臺灣確實對兩岸關系、中美關系都形成了沖擊。我注意到8月3日《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都有文章批評佩洛西,說為了個人虛榮犧牲國家利益?!都~約時報》那篇文章還算了一個數字,為了保護佩洛西,軍方派了兩架公務機,在菲律賓東部部署了里根號航母作戰群,后來為了增援又調去“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算下來她大概花了美國納稅人96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6億多。


附帶講,上個禮拜網易出了一篇爛短文,說我們放了四天的“煙花”,花了1000億人民幣,這個人就是一個壞人,一個賣國賊,擾亂軍心,這個人得抓起來,他完全胡說八道。我可以很有把握的告訴大家,我們花的錢不到美國人那個6個億。


基本的事實是,佩洛西的竄訪不是個人行為,不像美國人講的個人行為三權分立管不了。這就是行政部門幫助操作的一個行為,美軍在后面一直幫她策劃,兩架公務機,一個半航母集群,整個復雜的飛行線路,鬼鬼祟祟的,都是操作的結果。實際上是美國戰略界對中國戰略底線的測試。


所以,很肯定的講佩洛西的這個行為不是個人行為,它沖擊了一個中國原則,掏空了美國自己的一個中國政策。因此,反制是合理合法的?,F在看來反制還是有效的,包括對美、包括對臺灣。對美不僅制裁佩洛西和他們家族,而且有八項反制,對美國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對臺灣有一定的經濟制裁,但是還是希望最大限度的爭取和平統一,其實沒有下狠手。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沒有停,就是選擇性的打了一些項目,對臺灣有一些經濟制裁,主要是法律上對臺獨分子要終身追責。最實實在在的還是軍事壓力,環島軍演,這個軍演是有效的,六塊區域全部都是所謂臺灣中線那邊,不像2016年演習在這邊。應該講對臺灣,實質上進行了??辗怄i,顯示我們的能力。進行了完整的操作,先是遠程常規導彈和陸軍遠火打擊,然后是??哲姺怄i。附帶講,我們的導彈演習,好像日本和美國看著都不對,具體細節不說了,但他們看錯了。我們打了多少枚常規導彈,打了什么點,他們沒有看準。有人講講日本看得很準,但是日本都沒有看準。而且美國都沒有看準,這是我沒有想到的。這很有意思的。??哲娡粨?,100多架飛機30多艘艦。后面是在這六塊區域之外,在別的地方進行了登陸演習,很完整的練了兵,也顯示了我們的控制力。


基本上,這一輪博弈我們問題不是很大。附帶講,8月2日那天晚上全國人民很失望,多數人很失望,我就很失望,氣得夠嗆。那天你就看恨國黨,那幫公知很高興,說中國是紙老虎,不過他們就高興了一個晚上,后面開始緊張。后來也有人罵,說我們這邊原來調子太高,還罵老胡(胡錫進)。這幫人我就不理解了,我們需要和美國斗爭的時候他們都躲起來看笑話去了,等到后來打起來了,由于預測不準確,他卻跑來陰陽怪氣的。你怎么可能要求一個記者或者一個評論家精確地控制這么復雜的事態發展呢。美國的記者整天胡說八道沒有人指責他們,為什么對中國就這么雙標,這幫人就是壞人,壞到骨子里了。


回到我們現實,美國挑釁在先,我們反制在后,合理合法,而且我認為反制是有效的。因為有效,所以美國開始抱怨了,說你們反制過度了,形成新常態了,這是應該的,就是應該形成新常態,新常態形成了實力對比,坦率講就是我們占優勢了,至少在臺灣這個問題上,中國大陸相對于美國和臺獨分子(他們實際上是一伙的)已經在物理上超過他們了。這是我的一個觀點。


臺灣問題是一個“兩國三方”游戲。游戲有一個物理基礎,物理基礎應該講過去和臺灣方面力量上有優勢,但是隨著我們的工業化和軍事現代化,這個優勢已經在我們這里了。上面這個Game,用英文講是個游戲,現在這個游戲的力量基礎balance of power,現在力量均衡已經對我們有利了。


由于大部分美國的戰略家和臺獨分子沒有認識到一個事實,這個事實我這幾年反復講,當今人類最偉大的事實就是中國工業化了,我們掌握了西方崛起的訣竅了,而且是掌握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工業化,這是最偉大最重要的事實。但很多人不認識,不認識后就判斷有誤,因為沒有看到或接受中國實現了工業化這個事實,于是,落到具體問題上就出錯了,他們仍然低估了中國大陸的能力和意志,特別是能力。意志倒不好說,因為現在我們內部分歧還是很大。


我現在越來越覺得,在這個事件之前,我們有些調子很高,有些傳統媒體、自媒體講得挺兇,我覺得是有意的。為什么那天十幾個網絡平臺可以直播?這個事本來不能直播,但就是直播了,就是要讓十億人睡不著覺,氣得砸杯子,要的是這個效果,這樣才能統一內部。其實我們內部相當不統一,實際上有些人是兩面人,反對統一的,內部肯定有這種人,養寇自重的人很多,內部需要統一,這樣需要一點哀兵姿態。


現在好了,8月2日美國挑釁在先,我們有效反制,而且我們力量上來了,反制就形成了新常態。某種意義上講,新常態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中國大陸開始在臺灣問題上獲得戰略主導權。當然很快在演習結束后,中央臺辦和國務院新聞辦發了《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這個白皮書前面還有兩份,1993年和2021年還有兩份白皮書,但和以前不同,這次白皮書和以前不一樣,以前承諾不駐軍,這次要駐軍了,這是一個變化。還有要排除臺獨分子,以后統一的中國沒有臺獨分子的地位,具體講民進黨就沒戲了,這是新的。當然這一份白皮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忍,顯示中國大陸以最大誠意、最大耐心追求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是花了比較大的篇幅講一國兩制的合理性。但從某一個角度來講,這其實是最后的呼吁,我們統一進程就開始了,8月2日開始的,以前的統一還是一種說法,現在變成一種行動了。這個白皮書還是告訴臺灣方面,我現在還是有這個愿望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某種意義上講,像我們坐飛機說是最后一次廣播,最后的呼喚,但是客觀上最終能否實現和平統一還不知道,我覺得現在沒有一定的答案。


我在很多地方講過,臺灣問題是一個兩國三方游戲,臺灣問題是我們的內政事務,但由于歷史原因美國摻乎進來了,所以中美兩國在這里博弈。因為歷史原因,出現了臺灣和大陸的暫時分離,所以我們是兩國三方。我們這邊現在是要統一,但是希望和平統一,但那兩方不一定干,美國現在要用臺灣牌制約我們,以臺制華。臺獨分子依靠美國,以美謀獨。所以,這就矛盾了,這三種趨勢是打架的。最后的結果是這樣的,我們的主觀愿望是好的,希望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也愿意盡最大努力、最大耐心、最大誠意追求這個,但客觀的游戲是走向沖突的。


美國參議院有兩個反華分子在策劃推出“臺灣政策法”,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與民主黨籍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嫩德斯共同提出的。從美國媒體透露的信息來看好像是很過界的,很沖擊我們一個中國政策的?,F在拜登政府有點怕正在私下做工作別通過這個法案。但他們聽不聽我們不知道,真的正式提出來估計至少在國會里面通過是比較容易的,拜登有沒有這個勇氣否決不知道。這個法案要是通過了,對一個中國原則沖擊就大了,會導致不可預測的后果。這幾年西方都有一個特點,他們想沖擊一個中國原則,但是又怕徹底就鬧翻了。于是有一個特點,議會來沖擊,行政部門不去,但很多議員去跑。臺灣當局都收買了,去的議員都是拿錢的,賺點小錢,另外去了都是拿名望,這是很麻煩的。


大結論是這樣的:8月2日是美國挑事,不是個人行為。因為美國的挑事我們進行了反制,是合理合法的,而且我認為反制是有效的,形成了對我們有利的新常態。新常態的核心,就是兩岸問題上我們取得了主導權。從白皮書來看,我們仍然還是希望和平解決。但因為這是一個兩國三方游戲,不是我們單方能決定的,我們主觀愿望再好只是其中一個變量,那兩方不聽我們的,從三方客觀互動來講發生沖突的可能性大。我個人有點悲觀的,我個人并不主張戰爭,但我作為一個客觀的分析者,一個戰略觀察者,我看到的趨勢最后是會統一,但是武力沖突的可能性大。當然武力有很多表現形式,不一定一下子就打了,但不是談判而是沖突的形式解決這個問題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具體什么時間、什么點現在不好說,需要再觀察一下。


問題二:面對美國在印太地區更加全面的戰略布局,中國如何做好周邊外交上以應對美西方的圍堵遏制?


金燦榮:總體講,我們外交部工作質量非常高,已經有很多的實操在做了。美國從現在全球戰略來講,肯定對中國更重視了,現在全球戰略重心應該是中國。雖然,今年美國在歐洲方向上遇到了挑戰,有俄烏沖突,會分解一些它的精力和資源,但是它的全球戰略重心在中國沒有變。這是一個特點,美國全球戰略重心放在中國了。


二是內容改變了。原來美國的對華戰略是亞太戰略,我理解就是“亞”是韓國、日本,“太”是新西蘭、澳大利亞,就是在中國東邊畫一條直線,中國不進太平洋,現在改成了印太戰略。印太戰略這個概念最早是安倍提出來的,美國人接受了。安倍是近年來日本政治家中相當優秀、相當有戰略視野的,他真心想要民族振興,他的民族振興的目標很清楚,就是正常國家化。當然,他說的“正常國家”這個詞有點誤導,他所謂的正常國家是讓日本在政治、軍事、外交、文化上取得和第三經濟大國相應的大國地位,他的正常國家是大國化。安倍的思路應該是推動中美沖突,日本從中漁利。這個過程中,他表現為特別效忠美國,所以,大家這幾年有一個印象,安倍對美國特別低三下四,有時候有點屈辱,特別是特朗普時期他有點可憐的樣子。但這不是安倍的本性,他的個人內心很堅強,為了他的國家目標很堅定,為此愿意像勾踐臥薪嘗膽,對美國低聲下氣取得信任,然后影響美國。他達到目的了,像印太戰略就是他提了,被美國人接受了,他跟美國人講光畫一條直線防止中國往東邊走,但中國可以往南走,南海、印度洋,所以,必須把對中國的封鎖從一字型變成L型,美國人接過去了,所以,現在美國對我們的戰略變成了印太戰略,爭奪的焦點就在東南亞和印度。


隨著印太戰略出現,有一些新的組織架構出現了,著名的就是美日印澳四方機制(QUAD)出現了。美國把我們當做戰略對手,附帶操作還是可以的,別看美國大大咧咧,其實他們心挺細的,一旦把你當對手很多動作就來了。


中國總體來講是防御階段,見招拆招,這些沖突沒有一個是中國挑起的,都是打我們,我們反制,甚至個別少數情況他們打我們都沒有還手。


現在我理解中國的周邊外交重點還是發展經濟,這一塊我們是強勢,我們的經濟吸引力大,周邊大部分國家都是我們的貿易伙伴,我們貿易影響大于美國,美國這塊現在不行了。美國安全上還是厲害一點,軍力強,意識形態感召力大一點,但是經濟這塊是不如中國的。中國相當依賴經濟聯系來穩固與周邊的關系,從特朗普2018年3月22日單方面發起對華貿易戰開始,后面是科技戰、輿論戰、司法戰、病毒溯源戰等等一系列。我理解中國周邊處理得還行,基本上和中國關系比較遠的就是日本,比以前還遠一點。正南邊,東盟十國+東帝汶,這十一個國家挺好的,你們體會一下,美國逼東盟十國站隊,他們沒站隊,這就是我們贏了。


西南邊的印度有點問題,印度這幾年老跟我們鬧摩擦,西部邊界的摩擦很多,美國也在拉它,他們也借美國的虎威跟我們叫叫板。但是,中國在南亞,印度之外的國家關系都還可以。我記得,去年中國召開了中國南亞對話,就印度沒來,結果被網民叫做“無印良品”。這個會開得非常好,沒有印度其他都來了。所以,中國主要的外交困難,西南方向是印度方向,東南方向是日本方向,正東韓國還可以,朝鮮還可以,正北蒙古俄羅斯還可以,西北中亞五個斯坦還可以。


所以,我的直覺,美國現在要和我們競爭,其中包括在周邊施加壓力搗亂,也有一點小成果,像尼泊爾現在的政府就往美國靠近一點。但是,它沒什么大成果,這兩年在中國周邊成果就是日本、印度跟它近一點,可是這倆老兄原來就不待見中國,沒有美國也和中國鬧,中國身邊的兩個“杠精”,但把它們除開其實還好,正南的十個國家+東帝汶挺好的,西北的中亞五國挺好,正北還好,正東也還好。所以,美國是狠下工夫在中國周邊制造矛盾施加壓力,但不是很成功,中國周邊外交總體還是可以的。


問題三:未來五到十年,中國和美國的關系怎么走,您如何看?


金燦榮:剛才列了五大外部挑戰,中美關系是第一,未來五年還是這樣,中美關系還是最難的一個外交難題?;蛘咴俣嗾f一點,未來二十年中美關系都是競爭為主,但未來五年會最難,特別難,這五年挺過去會好一點。邏輯如下:


第一,未來五年是中國趕超美國的五年,趕超的時候美國一定是反制最厲害的。從常識來講,如果中國超過美國了,美國就無可奈何接受了;如果中國離美國很遠都沒有資格挑戰美國,它也無所謂;但就是你很接近,但還沒有超過,趕超的時候這一定是反應最激烈的,這是人性的基本情況。中國只要不犯錯誤好好干,未來五年大致GDP會趕上美國,軍力會上一個臺階,芯片還有工業設計軟件,這種被卡脖子的東西會解決相當一部分。所以,這五年挺關鍵的。但恰恰這五年關鍵,它一定反應會激烈,未來五年的中美矛盾會比較突出,這是階段決定的。


第二,未來五年肯定是美強我弱,這一點改不了。少數中國人說,我們已經差不多了,均衡了,實際上還是和它有差距,所以它脾氣又暴躁又美強我弱,這樣我們壓力很大。


第三,未來五年臺灣問題傾向于爆發,這是大概率事件。中國的發展到趕超階段了美國緊張了,臺灣問題可能爆發沖擊它,美國還有一點優勢,卯足勁打你,這個是大概率事件。


可能還有一個情況,未來五年美國還挺亂的,不排除2024年特朗普回來。當然,現在看來美國拜登政府是要整特朗普的,甚至不排除把他抓起來,但是特朗普現在看起來社會支持率很高,美國內部矛盾會積聚。美國和中國又不一樣,中國文化強調凡事求諸于己,一有事就是自己反思,網上出現一批反思怪,出什么事都是中國人的錯,為什么別人打你你得反思,這也有點毛病了。美國人不是,美國是海洋文化,凡事出錯都是別人的,我現在有點擔心他們內部更亂,把責任進一步外移。


所以,這幾個因素,我們要趕超美國,它緊張;臺灣問題可能爆發沖擊中美關系,美國還有一點僅存的優勢要使勁用;美國內部有矛盾要外溢,這都是對中美關系不利的。這些要做好準備,未來五年是相當困難的五年。


應對之道,關鍵還是國內好好發展,經濟不要垮了。我在很多地方講過大國決勝關鍵在在內,國內關鍵在經濟。國內經濟好,國內穩定,外面博弈就很有優勢,關鍵是要把國內搞好。


外交上就是見招拆招,穩扎穩打,所以做好心理準備,未來五年中美關系非常困難,應對之道關鍵是國內,國際上要更好的策略,內外兼修。雖然困難,但我們不犯錯的話應該還是能夠應對過去,如果把五年爭取到了,沒有浪費,相信五年后中美力量就比較均衡了,均衡后就互有攻守了,那時候中國會比現在主動得多,日子就不是那么難過了。

(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微信公眾號:rdcy2013)

av大片无码
<li id="usd4d"><acronym id="usd4d"></acronym></li>
  • <button id="usd4d"><acronym id="usd4d"></acronym></button>
  • <progress id="usd4d"><big id="usd4d"></big></progress>
    <button id="usd4d"><acronym id="usd4d"></acronym></button>

    1. <form id="usd4d"><strike id="usd4d"></strike></form>
      <rp id="usd4d"></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