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陽網 【實錄】金燦榮:“大爭之世”下,中國外交的六大巨變
當前位置: 首頁  /   趨勢研究  /   “中國這十年”講座  /  

【實錄】金燦榮:“大爭之世”下,中國外交的六大巨變

發布時間:2022-10-18 作者: 金燦榮 

8月24日第四講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金燦榮教授主講,主題是“中國外交這十年”,以下為金燦榮教授講座實錄第一部分,講座后續內容將陸續推出。

人大重陽“中國這十年”系列講座自7月4日啟動暨第一講吳曉求“中國資本市場這十年”推出后,就得到了海內外的高度關注,多家知名媒體大篇幅地報道。8月24日第四講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金燦榮教授主講,主題是“中國外交這十年”,以下為金燦榮教授講座實錄第一部分,講座后續內容將陸續推出。


image.png


核心提要


■ 中國外交在過去的十年有了六個十分巨大的變化,這其中就包括了新定位、新風格、新理念、新實踐、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以及強調外交為民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不僅標志著中國外交事業的進一步成熟,同時也意味著中國現階段面臨著相當巨大的挑戰。


■ 過去十年中國外交大方向很清楚,更加明確的服務于民族復興的大目標,根據新發展階段、新國力和新外部情況已經做了很多調整,但這些調整不是僵化的,不是調完一次就完了,而是會繼續調。


■ 迄今為止,在國際社會中合法性最強、代表性最好的還是聯合國,現在美國動輒把聯合國甩一邊,以它和所謂的七國集團發號施令,把聯合國不當一回事,它的多邊主義是偽多邊主義、小集團多邊主義。中國強調的多邊主義是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主義,更反映了國際社會多數人的愿望,這是一個不同。美國是小集團為中心,我們是聯合國為中心。


■ 中美矛盾上升,原來中美關系是既競爭又合作的,現在很顯然是矛盾面占上風。中國和美國之間現在出現很多問題,根本原因是中國真崛起了,美國真不能接受,不能接受的原因很多,包括意識形態偏見、種族偏見、利益、害怕競爭等等。


微信圖片_20220819134147.png


感謝人大重陽舉辦的這次活動,很有價值。過去十年,中國和世界發生了很多事,非常不平靜??偨Y一下挺好的,尤其是對中國,中國人要做出更好的解釋。中國現在發展相對來講是相當好的,當然我們知道有很多問題和挑戰。過去十多年的全球增長,大部分增長是中國提供的,我們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美國。所以,總結一下過去十年很有必要。我今天的任務是對過去十年的外交做一個點評。坦率講,過去十年外交的特點很多,值得講的內容很多。今晚講座的有限時間里,我只能掛一漏萬,這沒有辦法,而且是一家之言,一己之見,國關學界藏龍臥虎,觀點很多元,我只是講一種看法。


我的總觀點是,過去十年我們處在新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內外政策都有變化,包括外交政策,但我有一個感覺,無論是內部政策還是外交政策都有一個目標,就是民族復興。


民族復興概念是梁啟超先生最早提出的,然后由孫中山先生作為政治家正式寫入他的1919年出版的《建國方略》,一直傳承下來了。


過去,民族復興主要是一種愿望,但是這十年就變成了實踐,扎扎實實在做了,因為有現實可能性了。以前因為國力不行更多是愿望,現在是實踐,具有國力基礎了,這是一個總的特點??傊?,過去十年,在新時代內外政策都有變化,無論怎么變,有一個目標很清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服務于總目標的方向之下,我國外交有一些好的東西繼承下來了,比如對中國主權的重視,對國際義務的重視,為經濟發展服務的重視,這些都沒有變。但確實有一些變化,不變的部分我不講了,我重點講講變化。


01


過去十年中國外交的六大變化


一是自我定位變了。在十年前,我們是世界大國,還是地區大國?定位不明確。很多時候我們把自己定位為東亞地區大國。但習近平總書記后來提出,要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要有相應的實踐。大國外交就是以前我們經常指出的美蘇等級的外交。在自我認知中,中國的世界大國定位就確立了,這是新定位。


二是新風格。以前我們的外交是反應式外交(Reactive approach diplomacy),十八大以來就變成積極進取的外交了,這個變化是非常明顯的。當然這一變化鬧得美國人有點無所適從,因為美國人很適應一個低眉順眼的中國,中國人突然講話很坦誠,他們有點不習慣。我們叫做“積極進取”,他們叫我們“咄咄逼人”,個別時候還指責我們aggressiveness,說我們有侵略性,但沒有辦法,到一定的時候外交風格肯定會變的。所以,定位從地區大國變成世界大國,風格從反應式外交變成了積極進取式外交。


三是開始主動地提出很多新的外交理念。最引人注目的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同樣的思路里面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等等。這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現在世界上理念很亂,西方很強勢,推廣它的普世價值,覺得真理在它手上,不聽就是異端邪說。當然各種其他社會就用宗教原教旨主義、民族主義來抵抗,這坦率講不利于人類內部合作團結。所以,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挺好的,有針對性?,F在這個世界有點碎片化,這個時候強調一些人類有共同的特點,分享著共同的未來,共享未來(Human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這挺好的。另外還提出了很多新倡議,以“一帶一路”為標志。還有很多具體新政策理念,比如在大國關系里倡導新型大國關系,在國際關系里倡導合作共贏,在世界經濟里強調包容性發展,在周邊外交強調親誠惠容。


四是一些新的外交實踐。對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國主動倡導成立了兩家新的銀行:一個是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NDB);一個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這對美國也是有一點刺激的。我記得網上有一些人把“中國制造2025”看得很重,有一些中國網民,主要是右派公知說,就不該提這個,要做就悄悄做,宣布干什么,刺激了美國。更有人說,我們2017年央視拍了《厲害了,我的國》刺激了美國。我感覺美國變化還不是這個,要早一點,2014年、2015年我們提出亞投行、新開發銀行,而且搞成了,這對它刺激很大。因為美國控制世界的一個重要手段是金融,所以美國覺得金融是它獨占的領域,對中國介入這個領域是挺生氣的,對它刺激挺大的。但這種新實踐又是必須的,因為原來這種國際金融發展等等,都是在西方掌控之下,發展中國家沒有機會,現在中國倡導建立兩個新銀行,這兩個銀行是按照西方規范來做的,但是確實在促進發展方面提供了新的資源。這是好事,對世界好,對發展中國家尤其好,因為中國做了貢獻,這方面影響力上升,對我們也挺好,是多贏的。


五是開始積極地參與全球治理。中國一直是全球治理重要組成部分。但我感覺十八大以來,過去十年全球治理方面應該講積極性更突出了。在這塊我稍微多說幾句。


全球治理原來都是西方來治理的,尤其是美國治理,從中國進去以后坦率講全球治理增加了新元素,我在別的地方也講過,這里我重申一下,我總結美國那套全球治理哲學和中國有四點不同。


第一點不同是美國永遠以它自己和美國盟友為中心,但中國強調全球治理必須依托聯合國為中心,這還是不一樣的。而且,我們的思路從法理上講更好。迄今為止,在國際社會中合法性最強的還是聯合國,代表性最好的還是聯合國,現在美國動輒把聯合國甩一邊,以它和所謂的七國集團發號施令,把聯合國不當一回事,它的多邊主義是偽多邊主義、小集團多邊主義。中國強調的多邊主義是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主義,我們更反映了國際社會多數人的愿望,這是一個不同、它是小集團為中心,我們是聯合國為中心。


第二點是我們更強調發展。大家都知道聯合國從成立到今天一直有兩大使命,一是發展,一是安全,兩個都很重要。但是很肯定地講,西方國家是更重視安全,對發展是有所忽略的。發展中國家還是占多數,現在真正進入發達國家集團的不到20%,嚴格講西方集團占世界總人口的15%,但80%多的人口屬于發展中國家,發展還是硬任務、硬道理?,F在主導世界格局的西方集團重心永遠是安全,發展就沒有放到應有的位置上,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特別強調發展。2020年到現在我一直沒有出國,兩年半沒出國了,我印象中過去和西方同事開會有一個特點,在美國開的會一定強調安全,在北京開的會一定強調發展。我曾經跟一個美國朋友講,安全是花錢的,發展是賺錢的,這邊琢磨是賺錢,你們琢磨是花錢,長期來講對誰有利?不言自明的。這是全球治理第二個特點,美國重視安全,我們重視發展。


第三點是我們重視平等性,強調大小國家一律平等。近十年,我國特別重視和別的國家建立戰略伙伴關系,馬爾代夫也成了戰略伙伴,弄得有些西方媒體不太理解。馬爾代夫50多萬人,在海淀區屬于兩個街道的人數。但我們中國就承認它是戰略伙伴,平等的,因為法理意義上是平等的。這一點和美國不一樣,美國越來越明顯,它是搞等級制的。


在美國戰略精英眼里,世界就是等級制的,美國在第一等級,它是“婆羅門”。它的親戚英國,英國是它親爹,它從英國獨立分家的三個弟弟,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它們家親戚是第二等級。然后是它的盟友,日本、韓國、德國、法國都屬于第三等級。第四等級是伙伴,這個是比較多的,泰國、馬來西亞、巴西等都屬于第四等級,其實印度也屬于第四等級,只不過美國有時候會故意的把印度抬一抬,但它就是第四等級?,F在講中國在第五等級,戰略競爭者。俄羅斯因為跟美國撕破臉了,它在第六等級。第七等級就是美國公開敵視的國家,朝鮮、伊朗,過去一段時間也是敵視委內瑞拉。第八等級最慘了,就是以前奧爾布來特女士講的失敗國家,更惡心的是特朗普總統講的“屎坑國家(shithole countries)”。這個好像到今天也有影響,最近布林肯去非洲,非洲對這個很惱火,管我叫做“屎坑國家”還跟我套近乎。這是我們必須承認的現實,美國比較明顯,在外交態度上表現為等級制,但我們是平等的。


第四點是我國強調不干涉內政,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平共存。但美國是要干涉人家內政的,而且它覺得正義感凜然,覺得我比你道德優越,我就是要干涉你的內政。


這就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開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我們就把新的特點帶進去了。而且我個人感覺這是好的,它比原來西方一家說了算,尤其是美國說了算好多了,是好事。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帶進去新的全球治理哲學。


再下來就是積極承擔國際責任。這塊最明顯的是明確承諾碳達峰、碳中和。到2060實現碳中和,這很不容易,因為我們是發展中國家,還處在工業化時期,工業能源使用量還在往上走,不像西方老了,“飯量”減少,碳排放減少,我們正在爬坡期,這時候能源消耗挺大的,但咱們也承諾了,而且很認真在做。西方承諾挺好,但它不做,特別是美國這一點挺明顯的,它沒有很認真地在氣候變化方面做出具體的貢獻。


第六個變化是強調外交為民服務,外交為經濟建設服務?,F在有一個全球電話“12308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熱線”,領事保護大大加強。過去十年,外交部總體人員比較少,控制比較嚴,但領事保護司的人員大大增加,很簡單,任務重了。所以,外交為民,外交為經濟建設服務,這一塊是過去十年外交的新動向、新特點。


這是對過去十年的粗略概括,到新時期了,內政外交都有目標了——民族復興;反映在外交上,在繼承很多優秀傳統的同時就有一些變化。我剛才重點談的是變化,繼承的部分我就沒有多說了。


02


世界進入“大爭之世”


今天這些新的變化是有成果的,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肯定是上升了,像“一帶一路”在發展中國家還是很受歡迎的。這十年,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經過外交系統的努力,中國外交還是成就卓著的,有很多成就,總體來講中國國際影響力上升了,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隨著我國外交的變化,就會有一些外部反應了?,F在比較新的一個情況是國際格局更亂了。2019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省部級班正式做了一個判斷,世界進入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話和以前鄧小平提出的“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就有一點微妙的變化。和平與發展作為人類的追求永遠不變,但現在現階段應該講世界是比較亂的,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說法,世界進入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古人會用一個更簡潔的詞形容它,世界進入“大爭之世”,亂象更多、矛盾更多、沖突更多,眼前就看到一個大沖突就是俄烏沖突。俄烏沖突就是百年變局的具體表象,反過來又會加速百年變局,這是我們遇到的情況。


我國外交這十年有繼承,有變化,總體來講成就不錯,有成績,但是現在的新情況是外部世界變得很亂了,進入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或者我們古人講的進入到大爭之世了。


在大爭之世里,比較引人注目的是中美矛盾上升了,這是一個大的特點,中美關系內部矛盾面上升。原來中美關系是既競爭又合作的,現在很顯然是矛盾面占上風。就全球影響來講,中美矛盾影響也在上升。兩面說,雙邊關系里矛盾面上升,同時中美雙邊關系在全球的重要性也是上升的,很大程度上,中美關系對外部世界的影響更大了。這是一個現實。


03


中國的五大外部挑戰


對中國來講,中美關系惡化對我們帶來的外交挑戰更大了。我先羅列出來中國現在的五大外部挑戰,大家可以補充。


第一個挑戰是中美關系全面惡化,而且這個惡化會持續很長時間,一時半會好不了。這也不是中國單方面妥協就行的,單方面妥協也不解決問題,因為這個惡化的主要責任還是在美國,美國是骨子里不接受中國崛起。這里面有種族主義的成分,一個非白人國家,有色人種國家,干得越來越好,有超過我的勢頭,那哪行?種族主義很害人的。這是現在我國外交的第一挑戰,世界第一強國、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現在正兒八經地把中國當對手了,兩黨一致開始全政府外交,各部門協調一致對付中國,這是中國外交的第一挑戰,這個挑戰會持續很長時間。


第二個挑戰是其他西方國家現在對中國崛起也越來越難以接受,包括歐洲、英國、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這跟美國矛盾略有不同,中美矛盾更全面,其他西方國家和我們的矛盾相對沒有那么全面,局部問題。


第三個挑戰是部分周邊國家不接受中國崛起。這里不點名了,大家可以意會。中國是大國里面周邊環境最差的,這一點大家也要知道。


我是研究大國外交的,中國外交有四塊:大國外交、周邊外交、發展中國家外交、多邊國際組織外交。得告訴大家,周邊為什么很難處,一般關系過得去,但鐵桿盟友很少,因為中國周邊太復雜了,我個人的觀點中國是所有大國里周邊環境最復雜的。我們陸地上14個鄰國,海上8個鄰國,有2個鄰國重疊,越南、朝鮮重疊,去掉2個,就有20個鄰國,就是大國里最多鄰國的之一。不光鄰國多,而且很復雜,有很大的,有很小的,大到俄羅斯,小到不丹;同樣有很發達的,也有很落后的;什么政治制度都有,什么宗教都有。這是我們面臨的現實,中國的周邊環境客觀上特別復雜,不是一般的復雜。大部分周邊國家對中國的崛起還是能夠接受的,但是確有少數國家真的內心不接受中國崛起,大家猜也能猜到是哪幾個國家,我就不點名了。


附帶講,大國中周邊環境最好的就是美國。兩個鄰國,南邊墨西哥、北邊加拿大,東西有兩洋,南北無強鄰。北邊是它“親弟弟”,南邊是它們家“世代長工”,它一生氣就欺負人家,矛盾外移。這也就是羨慕的份,反正我們的命就是這樣,周邊特別復雜,國家多、人口多、情況復雜,有一部分和我們的關系還相當不好。


如何處理好這些國家關系?處理好周邊和我們鄰居的這些國家關系?鄰居搬不走,但內心又不接受中國崛起,這真挺難的,這是第三個外交挑戰。


第四個挑戰,海外利益非常多,但保護手段缺乏。這是客觀情況。我們現在海外利益越來越多,可是現在保護是不是有缺陷?當然中國政府很負責任,盡自己的能力保護。這幾年撤僑花很大的力氣,有些撤僑案例還不錯。但總體來說保護手段是缺乏的。300年前西方人跑到歐洲以外去殖民,三管齊下,先是軍隊去把人家打一頓把地方搶了,然后是商人去把地盤瓜分了,然后派傳教士給人家一本《圣經》,告訴他我打你我搶你是上帝的意志,你要老老實實聽從,三管齊下。我們國家就單兵突進,就是企業出去了,坦率地從軍事上講,現在我們缺乏保護手段。從輿論和思想上講,我們沒有傳教士,中國知識界的主流是幫西方向中國傳教,人大重陽是一個例外,人大重陽是往外宣傳正面信息,但相當比例的中國知識分子都是幫西方向中國傳教的,對中國企業很挑剔的。中國企業在外面受委屈沒有人幫他們發聲,出一點事天天罵。所以,中國企業挺可憐的。這些是一大外交問題,我們的利益走出去了,也挺快,面挺大,量挺多,但真的沒有保護手段,很危險。


最后一個挑戰是國際責任增加?,F在越來越大,現在我們到了國際舞臺的中心,聚光燈下,出什么事得找我們,“碳中和”中國要承擔最大的責任。斯里蘭卡出事了,用所謂“中國的債務陷阱”誣蔑我們,明白人都知道中國債務只占整個斯里蘭卡債務的10%,國際商業資本是48%,都是西方債務和我們有什么關系?他們就說你們導致了斯里蘭卡債務陷阱,把責任往我們身上推,這就是現在我們面臨的困境。


總之,這十年,進入新時代以后,外交確實有很多變化,變化總體來講是對的,應該做的,客觀上就是提升了中國國際影響力。但不可避免有反彈,反彈的結果是美國對我國的敵意更重了。隨著中美關系惡化,隨著其他方面的矛盾突出,外交的挑戰還是挺多的。剛才我只是列舉了五個外部挑戰,但其實還有更多的。


現在就外部挑戰來講,有兩個東西可能比較突出。一是中美關系,中美關系看起來惡化的廣度、深度、程度都是非常嚴重的。二是臺灣問題對我國的牽制更大,臺灣問題不是外交問題,是極其特殊的一個內政問題,但臺灣問題對我國的外交牽制變大了,這是一個事實?,F在臺獨當局越來越猖獗,國際勢力利用臺灣牌牽制我們越來越猖獗,臺灣問題不是外交問題,但對我們有外交牽制?,F在我們一多半的外交資源要應對這個問題,這是最新情況。

(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微信公眾號:rdcy2013)

av大片无码
<li id="usd4d"><acronym id="usd4d"></acronym></li>
  • <button id="usd4d"><acronym id="usd4d"></acronym></button>
  • <progress id="usd4d"><big id="usd4d"></big></progress>
    <button id="usd4d"><acronym id="usd4d"></acronym></button>

    1. <form id="usd4d"><strike id="usd4d"></strike></form>
      <rp id="usd4d"></rp>